“种牙自由”能否实现?一文看懂种牙纳入集采有何影响种植牙的潜在市场有多大?从口腔医疗患者就诊结构来看,牙齿种植患者比例最高,占比达 4 成;其次是牙齿正畸及颌内正畸,占比 29.88%。种植服务受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,发展势头迅猛,推动行业高速增长。
10 年来,国内种植牙行业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,种植牙市场上升空间巨大。数据显示,2011 年,中国种植牙颗数仅为 13.4 万颗,2013 年增长至 30 万颗,2016 年已超过百万颗,2017 年接近 200 万颗,复合增长率达到 56%,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。到 2020 年,中国种植牙颗数已达到 362 万颗。
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在 35~44 岁的中青年人群中,缺牙率大约为 36.4%;65 岁 ~74 岁老人当中,86% 的人存在牙缺失的问题,全口无牙的比例为 4.5%。有研报指出,保守估计,在中年缺牙人群中,城市种植牙渗透率为 20%,农村中年群体的渗透率仅 5%,老年人的渗透率只有 0.1%。预计我国种植牙市场的潜在存量需求数量约为 4000 万颗,市场前景广阔。
数据显示,目前国内市场上种植牙手术的费用大概在 8000-22000 元。在种植牙手术的费用构成中,种植体作为最贵的核心材料,费用一般达到 3500-12000 元,占比最高达 44%;其次为手术及麻醉费用,为 3000-5000 元(25%),修复材料为 1200-2500 元(13%),种植基台为 1500 元(12%),剩下的 6% 为牙冠费用。种牙耗材费占比达到 75%,其中,种植体费用占据一半,余下的 25% 为治疗费。
在全球范围内,只有韩国和以色列将种植牙纳入医保,种植一颗牙的价格在万元以下,以色列和韩国种植牙渗透率达 600 颗 / 万人;而在欧美大部分国家,种植一颗牙的价格在 10000-40000 元之间,对标海外,国内种植牙价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。
目前国内种植体被进口产品垄断,种植体市场整体以韩系和欧美系品牌为主,市场份额占比超 95%,近乎垄断地位。耗材尚未国产化成为很多牙疾患者支付高昂费用的原因。数据显示,韩国品牌奥齿泰、登腾占据中国种植体市场份额的近 6 成;瑞士品牌士卓曼占 22%,瑞典品牌诺贝尔占据 10%,美国品牌登士柏西诺德占 8%,而国产种植体品牌几乎无一上榜。国产种植体由于起步晚、临床少等问题,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往往更愿意推荐和使用进口牙植体。
而种植牙的进价与售价之间有 10 倍左右的 利润空间 。数据显示,在口腔医院采购种植体的进货价中,一颗国产品牌种植牙约 400 元 -600 元,韩国品牌约 500 元 -800 元,欧美品牌约 1600 元 -3000 元,在被 装进 患者嘴里后,一颗种植牙的价格能够涨至 6000 元 -20000 元。
按此前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集采 80%-90% 的平均降价幅度来看,种植牙耗材集采的降价幅度也会接近这个水平。若按照集采后耗材费用 80% 的降幅计算,原本花费 1 万元的种植牙总费用,集采后 7500 元的耗材费用可降至 1500 元,占比 25% 的治疗费用不变,总费用则降至 4000 元,降幅可达 60%。
此外,集采降价的仅是种植体的耗材费用。而在种牙整体费用中,耗材成本只是其中一部分,还包括医生医疗服务价值、医院运营费用等。因此,从整体费用看,集采之后,种植牙费用降价幅度相较于耗材降幅要低一些。
据了解,种植牙目前并不在医保报销的范围之内。目前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医保覆盖项目较少:医保只报销基本材料费和治疗费。我国目前属于医保范围的牙科项目有:补牙 ( 包括基本材料、治疗费 ) 、拔牙、治疗牙周病、牙龈炎等牙病发生的费用。牙科医保报销的自费比例也比较高,在 55% 左右。
种植牙走医保报销之路是否可行?这要考虑的是若报销,需要多少钱,而医保又能否承受。数据显示,2020 年,我国约有 362 万颗的种植牙,按每颗牙平均 5000 元来算,将近 200 亿元。在自费的情况下都是如此大的支付体量,如果纳入医保将无法承受。
在普通民众喜迎 种植牙降价 的同时,对口腔医疗行业而言,集采举措将带来哪些影响?
从市场规模来看,数据显示,2021 年国内种植牙服务市场规模已超 380 亿元,市场需求居高不下。
从当前市场看,2015 年 -2020 年间,民营口腔诊所的数量爆发式增长,占据了八成以上的市场,民营口腔诊所提供了国内多数口腔医疗服务。
过去,集采药品大部分的销售以公立医院为主,集采报量有保证,企业降价意愿比较高。但种植牙行业与过去集采的药品等格局不同,此次国家医保局文件要求 全力动员民营医疗机构参加 ,民营口腔诊所被拉入 专项整治 中,医保局要求各地统计上报各省市的民营牙科医院、诊所总量,并要求参与集采的牙科医疗机构要达到各地区总量的 40% 以上。因此,民营机构对集采的参与度、报量多少,对最终价格降幅也有影响。
目前,很多民营口腔诊所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,面对高昂的诊所房租、水电以及人工费用等,其实利润不算高。有医疗投资机构工作人员曾表示,目前 80% 的民营连锁口腔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。
除了牙科诊所,牙科龙头上市公司通策医疗,今年以来也一直饱受 集采 困扰。8 月 18 日,医保局就《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 ( 征求意见稿 ) 》公开征求意见。受此消息影响,通策医疗股价持续下跌,可见种植牙新规对行业的影响。通策医疗股价自 2022 年初至今已下跌 35.6%。
股价暴跌的背后,其业绩增速也逐渐放缓。2022 年二季度单季,通策医疗营收同比下滑了 3.34%,净利润同比下滑了 30.72%。今年上半年,通策医疗种植业务收入 2.23 亿元,占比为 18%。
从 2020 年、2021 年的财报数据来看,种植业务位列通策医疗业务板块增速第一位,2021 年营收 4.41 亿元,同比增长 38%。所以,一旦种植牙耗材被集采,通策医疗的盈利能力很可能受影响。但通策医疗最新回应称, 种牙集采对公司产品销量和利润没什么影响。
业内人士表示:种植牙集采可以将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降下来,对普通人来说是好事,有很大益处。但对于口腔医疗行业而言,未来健康预防类工作,或许是更好的方向。
数据来源:钛媒体科股宝、《牙科医疗专题报告:种植牙深度研究》、观研报告、中泰证券、国海证券、平安证券、智研咨询、通策医疗、公开资料整理